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角村:移风易俗破陋习,文明新风润民心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3-11-16 10:09

  一家家干净整洁的庭院,引导着群众崇尚文明;一户户先进典型的创建评比活动,激励着村民崇德向善;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角村始终把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举措,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成立“红白理事会”,定期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创新积分兑换激励等举措,发挥村民典型示范带头引领作用,引导各家各户弘扬家庭美德,传承优良家风。

  如今的牛角村,交通便利,庭院整洁,大踏步书写着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的新画卷。



图片


群众主动参与

共筑明德守规“桥头堡”



图片


  文明乡风建设的关键在于群众。变群众被动为主动参与是关键中的关键。牛角村发扬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的优良传统,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农家书屋等阵地,组织村民群众深入开展各类精神文化活动,有效提高村民文明素质。

  早在民国27年(1938年),牛角村就立了“公义碑”,上面清晰记载着村规民约:“不准盗瓜园小菜”“不准欺孤掠寡”……“听爷爷说,以前牛角村每年‘六月六’都会将有威望、有正义感的村贤寨老选作‘甲首’,一个‘甲首’管理10多户人,负责调解矛盾纠纷,告诫村民不要偷苞谷挖地坎等,确保所管对象不违反村规民约。”牛角村农家书屋管理员伍兴说。有时“甲首”还要动员和组织村民进行全村卫生“大扫除”,出工出钱修建公共基础设施等。

图片

群众参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良好的村规民约是群众发扬自治能力的基础,文明基因在牛角村村民中代代传承和发扬。进入新时代,牛角村革新村规民约内容,对村风民俗、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等文明行为做出了规定,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勤俭持家、家风家教、家庭卫生等评比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参与乡风文明创建。

  现代村规民约对村民生产生活约束更接地气,更加灵活,同时,牛角村通过开展“三月三”“油团节”“樱桃节”“六月六”“对山歌”“刺绣”“竹竿舞”等民族文化活动,传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广大村民精神生活,增进村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全村有效营造了和美与共的氛围。

  这种良好的文明氛围营造离不开村民有识之士的示范带动。为了给村寨里喜欢看书阅读的老人、孩子找到一个能遮风挡雨,放得下书籍,坐得下人的地方,村民党员伍兴站了出来,他将自家门前20多平方米的土地,免费提供给村里修建牛角村农家书屋。

  “建农家书屋对于一个村寨来说,是一件好事喜事,有了书屋孩子们就有一个休息、阅读的场所,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伍兴说,能为乡村建设出一份力,是每个村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且也不用担心书籍被盗,文明的牛角村,大家都没有想个这个问题。

  这个书屋虽然小,但是很热闹,村里的大人小孩,现在一有空都会来这里阅读休息,书屋不时举办读书活动,解决了村内老人、学生沉迷手机问题。这里就像一盏燃着知识之光的希望之灯,引导全村和谐进步。

  牛角村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政策法规、村规民约的宣教、宣讲活动20多场次,组织引导群众深入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从“传知识”到“育新风”,通过一系列精神文化活动开展,陶冶村民情操,产生文明实践互促、共融、俱进的良好效果。





组织文明评选

共画美丽乡村“风景线”



图片


  走进牛角村民俗博物馆,风簸、犁耙、镰刀等老物件,静静讲述着落别乡布依族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道德榜、好人榜、文明榜等引领着乡风文明道德风尚。

  “全国文明村”关键在于“文明”二字。牛角村把文明行为写进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严格按照个人形象、邻里和睦、家庭卫生、尊老爱幼、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等方面要求制定标准,以“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最美儿媳”等,常态化开展星级文明户、家风家教、家庭卫生等评比活动,让群众广泛参与、转变观念,促进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牛角村每月开展“最美儿媳”“最美家庭”等各种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1次,对孝老爱亲、卫生整洁等家庭表彰,颁发证书,发放生活用品奖励,营造以“星”为荣、创“星”争“星”的浓厚氛围,推进乡村振兴内涵,增强乡村振兴动力和活力,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文明乡风之路,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孝敬老人、带好孩子、教好孩子、一家人和和睦睦,再苦再累我都值得,我的心里都非常高兴。我觉得家庭和睦是最重要的。”最美儿媳星级文明户获得者卢丽说。

  现在,“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已经成了牛角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激励着受表彰的家庭珍惜荣誉,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引导更多家庭参与到良好家风、文明乡风的建设中来。通过以家庭文明促进乡村文明,牛角村有效夯实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实现基础。

  此外,牛角村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以积分奖励的形式,通过引导群众参与村庄建设、文明行为、好人好事、宣传宣讲等获取积分,创建“升斗秤”兑换中心兑换生活用品,激励村民群众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引导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推动乡风文明习惯的养成,共同缔造美好人居环境和幸福生活。

图片

群众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图片

群众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面对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移风易俗在乡村是一场看不见的“观念战争”。牛角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招募村贤寨老、学生志愿者等充实劝导队伍,设置举报箱,采取群众举报、干部调查核实、党员教育感化等办法,潜移默化改变旧的生活方式,为文明创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较以往相比,我们这里几乎没有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发生了,即便遇到什么事,大家都会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村文书熊怀伟说:“移风易俗方面,以往老人孩子过生要办酒,现在通过理事会劝导,他们只请两桌亲戚朋友吃饭热闹,也不收礼。群众观念明显转变。”

  实践中,牛角村还组建了由党员、人大代表、护林员、网格员、乡村公岗、志愿者构成的“六支队伍”,队伍中部分人员担任联户长,主动上门入户开展文明创建广泛宣传。通过群众会、院坝会、评选会等,引导广大群众增强自治法治德治意识,自觉破除恶俗陋习,不断培育村民文明道德新风尚。

图片

开展道德评议





盘活资源发展

共享美好幸福“新生活”



图片


  基础设施、物质条件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是文明乡风良序发展的重要内涵,更是村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

  牛角村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路上,以盘活村内闲置资源资产为有力杠杆,撬动文明实践往深里走、实里走。在这里,牛角村依托“318”婚纱摄影基地和房车基地等旅游资源优势,平寨组、水塘寨组的村民纷纷开起了民宿旅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入住。

  新寨组村民马艳一家,曾在云南富源开修理厂多年,牛角村发展乡村旅游,让她发现机会来了。于是,她和家人2016年返乡,修建房屋,开起了民宿“牛角村君倾布依客栈”。“现在,我们家的民宿收入,每年能有20多万元。”马艳说,“家乡的条件变好了,前来避暑和旅游的人多,我家民宿一到夏季全部爆满。在家就有钱赚。”

  如今的牛角村,除茶叶、车厘子之外,葡萄、蔬菜、豆类、草莓、蓝莓等特色农业产业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态势。今年,牛角村村集体经济积累超过8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可达12800元以上。

  依托全域旅游和区位优势,牛角村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投入20多万元在新寨组建成分类减量垃圾处理阳光房,有效解决了村里160户500余人的日常垃圾处理问题。现已建成贵州省首家膜工艺污水处理系统,项目总投资35万元,解决了1000余人的污水处理问题。

  通过污水处理和环境卫生整治,牛角村处处干净整洁、绿意盎然,人人谦逊文明讲新风、勤俭持礼树风尚,呈现出一派秀美的文明乡村风貌。全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村容村貌早已不同往日。让这个小村落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村”“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还相继入选贵州省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图片

开展移风易俗布依“八大碗”评比活动

  如今,牛角村文明创建有声有色,道德春风处处涌动,善行义举层出不穷。未来,牛角村将继续在“农村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上下功夫,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举措,打造人景相融、和美与共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来源:六盘水市精神文明办、六枝特区精神文明办


编   辑| 曾令艳
二   审| 撒楠
终   审| 樊永春


会员登录
登录
其他账号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